信仰的力量
二十世纪的天空虽已遥远,但那些被信仰充盈的天空却是那么的饱满。在生命的钟摆停下的时候,时间依然流逝,但精神不灭。观《新青年》再一次沐浴真理之光,仰望图片中一个个英俊坚毅的面孔,情不自禁;时光不等,真想与尔同酬。
古老的文明在铁与火的洗礼中被蹂躏。一群心怀使命的青年们觉醒了,漂洋过海勤工俭学,孜孜不倦寻求真理,探求改写祖国命运的道路。他们燃起的火炬照亮了追求美好的憧憬,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让强权与专制者们颤抖。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扞卫真理与信仰,为了民族的崛起;他们不惜走向牢狱,走向刑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二十八岁的共产党人夏明翰写下掷地有声的《就义诗》,概然赴死。“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这是党的早期领导人邓恩铭的《诀别》。“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首诗是吉鸿昌在就义前,用一根树枝在刑场的地上写的。看着这些令人血脉贲张的文字,听着那些为信仰勇于牺牲的故事,不由的教人泪飙。“有正义的人士们!祝你们身体健康!为“正义”而继续斗争下去!前途是光明的!那光明正在向大家招手呢!只待大家努力奋斗!”“事到如今,对个人的安危,不必太重视。上海就要解放,全国也快要解放,革命即将成功,我们无论生或死,总是觉得非常愉快和欣慰的。”这些是黎明前,两位坚定的信仰者向狱友、妻子吐露的最后心声。唯有牺牲多壮志,甘洒热血沃中华;这便是信仰的力量。
不论革命的探索期,还是艰难的政权斗争,“人民”两个字就镌刻在共产党人的心上。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我们对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抗战时期,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1943年4月,周恩来在《怎样做个好领导者》的报告中指出“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说服,绝不是命令。”和平建设时期党的“三大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参加建设,修身治家理政的风范无不令人动容;严家规正家风守党纪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共产党人无私的家国情怀,获得了人民的认可。在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人民的支持使共产党得以生存发展。在与国民党的决胜阶段,上百万的新生人民勇跃支前。共产党胜在民心,胜在得到群众的支持;国民党则败在失去民众,可以说是人民推倒了青天白日旗。
和平年代更是一场无烟的战争。长期执政,对共产党人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毛泽东曾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共产党人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法宝——民主。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永保敬畏之心……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地探索,终于迎来了一个红彤彤的新时代。在走向民族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打造世界人民命运共同体的新时期,共产党人今后的道路依然崎岖不平。但相信无私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担负起这个历史重任,带领人民走向新的辉煌。